2015~2018
短短三年时间,200亿支付流水,
爆发,似乎就在一夜之间,
感谢这个时代。
“刚来享多多的时候,它是没有任何产品的”
午后的休息室里,享多多的销售总监邱翔放下工作时紧绷的神经,点起一根烟,侃侃道来享多多这3年来历经的沉浮。
初试水温
2015年,科脉旗下的子公司享多多正式成立,抱着为线下商户连接线上消费场景的愿景,享多多想打造一个为商户提供线上聚合服务的平台。
初期目标锁定在移动智能POS机上,在完成研发、开模与第一批次生产后,市场反馈结果很差,近百万的研发和生产费用就此打水漂。
2015年的冬季,享多多身处迷雾,充满着迷茫与焦虑。
黎明前的黑暗
“最后再投1000万,3个月不盈利就撤掉。”
享多多在成长期出现的高投入与负增长,科脉作为一家要对股民负责的上市公司,来自董事会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大。
所有现实的压力,都落在了老曾肩上。
科脉公司董事长兼享多多CEO 曾昭志
“All in or nothing”,对于帮助商户连结线上消费场景这件事,老曾无比坚定。
问题是,享多多的第一次尝试已经失败了,未来怎么打?这是老曾与享多多团队共同面对的,直击心灵的拷问。
回归初心
“科脉做软件十几年,自己研发的软件却要对接别人家的支付,这让我感到生气“,老曾的愤怒很合理,十余年软件生涯的苦与累,怎能在今天输给时代。“收银,这个场景本来就是我们的,享多多为什么不能回到最初做开放平台的想法,去赋能科脉呢?”
2016年的第三季度,享多多与科脉达成战略共识,回归初心做平台,融入科脉体系,为商户带来线上消费场景的赋能。
就此,享多多以支付作为纽带,将商户的外卖、卡券等的数字化工具的聚合起来,研发出第一款真正意义的核心产品——“享钱APP”
“产品出来后我们开了一场在内部被喻为“自嗨很成功”的百人动员会,将享钱业务导入科脉经销商体系,也正是这场会议,让科脉的经销商有了线上收银场景的意识觉醒。”谈到业务转机,胖邱带着一丝兴奋。“会议之后,我们就找到了业务的方向。”
2016年3月,享多多第一家商户上线。
观念之战
在产品与业务逐渐成型后,享多多与科脉进行全面的融合。
两家公司的技术团队在合作上遇到越来越多的观念碰撞,线下与线上的,传统与互联网的,质疑,纠结,矛盾,苦闷……
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磨合,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磨合。
3个月时间,享多多与科脉的所有产品,全线打通。
不惑与探索
2017年4月,老曾正带着科脉小伙伴在千里之外享受旅行的乐趣。
“所有人都打电话过来说我们平台宕掉了,我当时就有种跳楼的感觉。”老曾谈起当晚的情况,记忆犹新。
在产品正式全渠道发布前,大量科脉体系商户上线,平台的支付量直线爆涨,导致服务器瘫痪。
“半小时就修复了,但那一晚,我们彻夜未眠。”
研发总监刘汪回想起当日的场景,淡然一笑。
经历灾难性的事故后,让享多多团队警醒起来,刘汪带领团队迅速增置了近百台高性能服务器,建立多级监控,故障自动定位、报警提醒、异地灾备等预防机制,让平台的支付日交易处理能力高达千万笔。
1万,5万,100万,1亿,200亿+
从2017年第一个1万元的支付流水,到今年的200多亿,短短1年时间。每一个里程碑,团队都会兴奋地记录下来。
享多多如洪水猛兽般的裂变增长,后台交易笔数报表是呈现90°角的直线增长,在微信支付服务商中的排名第一,微信支付为此特别给享多多颁发了“服务之星“奖项。
2017年6月,享多多进入爆发期。
享多多研发总监 刘汪
从“互联网+”到“+互联网”
“2018年我们做的一定是整个支付、外卖后延伸的事情。我称这为+互联网。”
享多多销售总监 邱翔
为什么不是“互联网+ ”而是“+互联网”,因为整个行业都在做互联网+,享多多认清事实。无论是智慧门店,或互联网+也好,其实对商户端来说,无非就三方面:
1)工具化的创新——智慧收银、外卖小程序等数字化服务
2)空间感的再造——打通线上与线下的消费场景
3)商家与消费者关系的重塑——消费者离店后的关系继续存在,构建社群式沟通
无论是智慧收银、刷脸收银、扫码购、外卖蛙,或是与微信合作开发的小程序外卖、单品券、电子会员卡、微信朋友圈广告等,都是围绕以上三点来打磨产品,为商户做线上消费场景的赋能。
我们一起看过凌晨4点的满天星光,
一起躺过无数的枪。
享多多三周年了,
曾经一起奋斗的小伙伴还在继续,
创造下一个三年的无限美好。
亲爱的小仙男与小仙女们,
下一个三年,咱们聊点什么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