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:水果行业即将洗牌,坚持这点你才能”胜者为王“
作者:科脉专卖行业总监—陈利勇
在2015年之前,我一直对水果行业不了解,对科脉的水果专卖客户持有疑惑,都是一样的水果,街边小贩卖6元,专卖店里卖8元,专卖店能竞争得过街边小贩吗?毕竟现在买水果自己吃多过送人,好面子又精明的国人,在自己家里吃的东西总不会像手机和衣服一般,在外人面前边吃边炫耀吧。
在2015年,随着对水果专卖的深入了解,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,顺带着我的购买习惯也变化了。我再也不到街边小贩购买水果了,即使专卖店的水果贵些,我都会在专卖店购买。花低价买到低品质的东西与花高价买到高品质的东西都是正常的,只有精明的人才可以花低价买到高品质的东西,而我不是一个精明的人,只能花高价买高品质的东西。最怕的是花高价买到低品质的东西,而街边小贩,一定是低品质的商品,专卖店销售的商品,通常是品质较高的商品,这从采购源头就决定了,所以我只能从概率学的角度调整自己的购买习惯,这一切都是从我对水果采购的了解开始。
第一次对采购的了解是3月份,与其说是对采购的了解,不如说是水果品质的了解,因为从供货商的嘴里,我们第一次知道,最差的水果一定是给小摊小贩,而作为消费者,是看不出来其中的差别的,而为什么小摊小贩卖价低,也是因为进货最差,价格就最低,成本低,卖价自然就低。
水果的采摘季非常集中,过期不摘就会烂在树上地里,反季节的水果目前还很少,且味道不好。所以要品质最好的水果,就一定是正处在采摘季的水果,如秋天的苹果,夏天的西瓜,秋天的香梨等等。而其他季节,可能也有苹果,但是一定是通过其他手段存储的,色、香、味都稍逊一筹。而在供应商那里,一定有不同的货,刚采摘下来的水果(好货)一定价格最高,只供给大零售商,那些是大零售商,一定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水果专卖企业,而货架期短(在货架上短时间就坏掉)的水果,通常会给两类型的终端零售渠道,一是小摊小贩,还有就是专卖店大促销时,专卖采购这类货。
上面讲了很多水果行业的内幕,看似和信息系统没有很大关系,其实不然,水果的品质最终体现在系统上有两方面,一是采购入库的控制,二是一个品项,不同品质的水果,如何管理。

如上图所示,我们清楚地知道,由于供应商给的货品质不一样,就必然会有同一个品项,多个进价;进价不同卖价自然也就不一样。配送中心不同的进价代表着不同的品质,不同的货架期,什么时候要出哪种货,与门店的账款如何计算,门店如何计算到店成本,门店又如何定价,计算毛利,这些都是信息系统要考虑的问题。
品质管理的核心:品控与批次
品质的管理,从核心上讲,采购、收货、出库,上架都要控制,品质达不到就不能从上述节点通过,但是实际情况不允许在系统中层层设卡,只能在外循环与内循环之间进行控制,即供应商与企业间设卡监控,在采购入库的环节监管品质,在系统上强制实现:

从源头控制进货的品质,然后在内部则必须清晰地管控每一个商品的不同品质货的去处,结算,定价,毛利。
科脉系统主要控制的点有以下:
1.不同品质的采购进价;
2.不同品质货与门店要货需求的匹配;
3.不同品质货的去向,即不同品质的货到了那个门店;
4.与门店的供货结算取价;
5.不同品质的货,到门店后的货架期;
6.不同品质的货,到门店后的销售代码;
7.不同品质的货到门店的定价参考;
8.不同品质的货,在门店销售后,毛利的计算;
下一季预告:
水果的故事,本季讲述的是品质,后续关于损耗与库存的管理将陆续推出,敬请关注。
想了解更多水果行业的攻略,请点击以下链接回顾:
【科脉蛙笑】水果的故事(1)——礼篮攻略
【科脉蛙笑】科脉与水果的故事(2)——水果等级攻略
【科脉蛙笑】看懂这些,水果营行是否就能东山再起?